当前位置: 爱花网 > 多肉植物 >
生石花

由爱花网分享到 发布于2023-08-22 来源于多肉植物

生石花
生石花 Stone flower
学名:Lithops N.E.Br
别名:生石花属、元宝、象蹄、屁股花
属:生石花属
科:番杏科
生长环境:充足阳光
成长温度:10-30℃
花语:坚强、生命宝石

生石花(学名:Lithops N. E. Br.)是石竹目,番杏科生石花属全属植物的总称,约有40种。多年生肉质草本,几乎无茎;球状叶色彩多变,叶表皮较硬,色彩多变,顶部具有深色树枝状凹陷纹路,或花纹斑点,称作“视窗”。植物顶部有一裂缝,裂缝中开花,花单生,雏菊状,花茎2-3厘米,花白或黄色,花期盛夏至中秋。
原产南部非洲,喜温暖干燥和阳光充足环境,怕低温,忌强光暴晒,该属植物生长适温为10-30℃,冬季温度不低于12℃,可短暂耐受4-5℃的低温。宜生长在疏松透气的中性沙壤土。繁殖方法有播种和分株。
生石花形态奇特,花色艳丽,使得许多爱好者专门收集栽培,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。
 
生石花植物学史
历史上第一位发现生石花的人是威廉·伯奇尔(William Burchell),他在1811年9月14日在南非普里斯卡东南部发现了该属植物中的一种。以下是他在1822和1824年在他的书《南非内陆旅行》中所提到的:
“将它从肮脏的地面拾起来,这看似是一颗奇怪的卵石,但却竟然是一种植物,这是日中花属的的另外一个新物种!它在外观上与其周围的石头极其相似,但是它正在生长。”
“石头草,一个非常独特和新奇的东西,与所有的肉锥花可以区分开。”
他命名为该种植物为Mesembryanthemum turbiniforme,意为陀螺形的日中花属植物。但由于伯奇尔发现的该种植物在生石花属中知之甚少,以至于无人能够确认该种学名,所以这个被称为露美玉的物种一度被从生石花属中移除,而从他画的图来看,这可能是日轮玉(L. aucampiae)的一个变型。但根据2018年的维管植物分类系统,曾在1922年被重命名为Lithops turbiniformis的露美玉被归为富贵玉(L. hookeri)的异名。
再一次对生石花进行详细书面介绍的是在1874年1月,由约瑟夫·道尔顿·胡克(J. D. Hooker)在《柯蒂斯植物学杂志》中作了说明。他称该种植物为M. truncatellum,但其实不然,这个学名对应的是某种肉锥花属的植物。根据胡克描述的该种形态特征,他所介绍的植物实际上是1928年命名的富贵玉(L. hookeri)。因此,该学名无效,并需要重新命名。
另一位有在生石花研究过程中有影响力的人是莫里茨·库尔特·丁特尔(Moritz Kurt Dinter),一位热衷于异国情调的多肉植物收藏家。曾去往南非的瓦尔维斯湾和卢德里茨之间的地区进行科考,并最终定居于该地区,开始大量采集多肉植物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,他被迫返回德国。1922年,他在战后再次回到南非。
 
生石花形态特征
生石花为多年生肉质草本。植株具肥大肉质根,在自然状态下植株很
少有侧根,仅在逐渐变细的主根末端有少数连有毛细根的须根,但当主根折断后会萌发侧根。
根状茎极短,植株卵圆形,高2-3.5厘米。地上部分是两片对生、基部联结的肉质叶,呈倒圆锥体,叶色白、浅灰、棕、红、蓝灰、黄、灰绿、紫红等。叶楔形、半圆形、椭圆形或肾形,对称或不对称。单株叶长18-50毫米,宽13-38毫米,群生植株一般2-50头。植株顶部具有深色枝状凹陷花纹,称作“视窗”;该属植物叶肉透明,叶片底部富含叶绿体,阳光从视窗进入植株内部并进行光合作用。
植株顶部具一裂缝,深约1-4毫米,裂缝中开花,花单生,雏菊状,花茎2-3厘米,花白或黄色,花期盛夏至中秋。蒴果5-9室,种子黄褐色、淡黄褐色或褐色,有斑点。
 
生石花生长环境
生石花喜冬暖夏凉气候,喜温暖干燥和阳光充足环境,怕低温,忌强光暴晒,生长适温为10-30℃,冬季温度不低于12℃,可短暂耐受4-5℃的低温。
宜生长在疏松透气的中性沙壤土,冬夏季对水分适当减少有助蜕皮。
植物开花后直接进入休眠期,新叶于老叶内部中央分生处发育,随后老叶枯萎,蜕去,并提供营养给新叶。蜕皮末期,老叶完全干枯,新叶则进入生长期。
 
生石花分布范围
生石花原产南非及纳米比亚的岩缝及半沙漠地带。世界多地有栽培,供观赏用。
 
生石花繁殖方法
播种
播种为生石花属通用繁殖方法。生石花通常春季4-5月播种,因种子细小,一般采用室内盆播,播种后不必覆盖泥土,否则不能发芽,盆土干时应采取浸盆法浇水,切勿直接浇水,以免冲失种子。播种温度15-25℃。播后约半个月发芽,出苗后让小苗逐渐见光,幼苗仅黄豆大小,生长极其迟缓,管理必须谨慎。一般长出后及3-5天浇一次水,实生苗需2-3年才能开花。
分株
生石花每年春季从中间的缝隙中长出新的肉质叶,将老叶胀破裂开,老叶也随着皱缩而死亡。新叶生长迅速,到夏季又皱缩而裂开,并从缝隙中长出2-3株幼小新株,从基部切开分栽幼株即可。
 
生石花栽培技术
盆土
生石花的换盆、栽种均在秋季进行,换盆时将植株从土壤中取出,抖掉根部的土,尽量不要伤及毛细根。对于干枯的老根以及腐烂的根系则予以剪除,然后再用新的培养土栽种。既可将同一个品种的生石花,甚至不同品种的生石花栽种于一个较大的花盆内,也可每株单独栽种于一个小花盆中。盆土要求疏松透气,排水性良好,具有较粗的颗粒度。可用腐殖土2份、粗河沙或蛭石3份混合配制,掺入少量的骨粉作基肥以及杀菌灵、甲基托布津等杀菌药物。也可用赤玉土、仙土等人工合成材料栽种,效果很好,但生产成本较高。
水肥
春季的2至4月是该属植物的蜕皮期,此时应停止施肥,控制浇水,使原来的老皮及早干枯。
有人喜欢在植株开始有脱皮迹象时用手将老皮剥掉,让里面的小植株尽快见到阳光,以利于生长发育,使其矮壮敦实,但经验不足的种植者剥皮时会伤到幼株,应谨慎操作。在脱皮基本结束时再追施一次复合肥,使其生长健壮。
浇水时间一般在晚上或清晨温度较低的时候,不要在白天温度较高的时候浇水,以免因温度突然降低对植株造成伤害。栽培中要避免雨淋,特别是长期雨淋或暴雨淋,否则会因吸水过多造成植株顶部破裂。浇水掌握“不干不浇,浇则浇透”的原则。
每20天左右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,也可将少量低氮高磷钾的复合肥放在土壤中供其慢慢吸收。
光照
生石花在夏季高温时生长缓慢或完全停止,在通风良好的条件下给予充足的光照,等土壤完全干透后浇少量的水。如果土壤透气性不好、栽培环境通风不良,还会使植株腐烂。如果在夏季通风不好的温室中栽培,则要避免强光直射,并控制浇水,甚至完全断水,使植株在干燥的环境中休眠,度过炎热的夏季。
秋季气温凉爽,昼夜温差较大,是该属植物的主要生长期,也是开花季节,要求有充足的阳光。如果光照不足,会使植株徒长,肉质叶变的瘦高,颜色黯淡,顶端的花纹不明显,而且难以开花。
 
生石花病虫防治
主要发生叶斑病、叶腐病危害,可用65%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洒。虫害有蚂蚁和根结线虫危害,用换土法减少线虫侵害。防止蚂蚁,可用套盆隔水养护,使蚂蚁爬不到柔嫩多汁的球状叶上。
 
生石花种群状况
根据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》(IUCN)2004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.1对生石花属物种作出的评估,云映玉(Lithops werneri)、古典玉(Lithops francisci)和Lithops hermetica被评为易危(VU)。其中云映玉因人为的生物资源采集而出现种群数量下降;Lithops hermetica与云映玉受到的威胁相同,但数量仍较为稳定;而古典玉的种群数量除受到生物资源采集的威胁外,还因发电和露天采矿而减少。
除去易危(VU)的3种外,大内玉(Lithops optica)的种群同时受到开矿、生物资源采集和其他人类活动的影响而被评为近危(NT);留蝶玉(Lithops ruschiorum)、微纹玉(Lithops fulviceps)和碧赐玉(Lithops vallis-mariae)被评为无危(LC)。其中留蝶玉同时被人类娱乐活动、园艺收集和农牧开发所影响,并遭到了大量爱好者的采集;另外微纹玉和碧赐玉受到农业、生物资源利用和其他人类活动的威胁。
以上物种除去Lithops hermetica外,均表现出了数量下降的趋势。
 
生石花主要价值
生石花形态别致,株型小巧,高度肉质,叶形、叶色及花色都富于变化,而栽培又有一定难度。显得既可爱又神秘,也以此成为多肉植物爱好者的收集热点。又因其形如彩石,色彩丰富,享有“有生命的石头”的美称。
该属植物品种繁多,精致自然,是市场上较受欢迎的小型多肉植物之一。
 
生石花植物文化
生石花花语:坚强、生命宝石。
上一页:上一篇:仙人球
下一页:下一篇:宝石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