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一、病害
1、叶斑病
症状:主要危害叶片。发病初期,叶片上会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褐色斑点,随着病情发展,斑点逐渐扩大,中央部分颜色变浅,边缘呈深褐色,严重时病斑会相互连接,导致叶片枯黄、脱落。
发病规律:病菌在病叶或土壤中越冬,翌年春季条件适宜时,借风雨传播侵染植株。一般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容易发病,通风不良、植株生长势弱等因素也会加重病情。
2、炭疽病
症状:多发生在叶片和嫩梢上。发病初期,叶片上出现水渍状小点,后逐渐扩大为圆形或椭圆形的病斑,病斑中央呈灰白色,边缘为褐色,有明显的轮纹,后期病斑上会出现黑色小点,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。嫩梢发病时,会出现褐色病斑,导致梢部枯死。
发病规律:炭疽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病部越冬,通过雨水、昆虫等传播。高温多雨、植株过密、通风透光差等条件有利于该病的发生。
3、根腐病
症状:主要危害根部。发病初期,植株生长缓慢,叶片发黄,逐渐萎蔫下垂。拔出植株可见根系部分或全部腐烂,呈褐色或黑色,有异味。严重时,植株会整株死亡。
发病规律:由多种真菌或细菌引起,土壤积水、透气性差、植株伤口多等因素易引发根腐病。病原菌在土壤中存活,通过根部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植株。
二、虫害
1、蚜虫
症状:常群集在法国冬青的嫩梢、嫩叶背面,以刺吸式口器吸取植物汁液,导致叶片卷曲、皱缩,生长不良,同时还会分泌蜜露,诱发煤污病,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和观赏价值。
发生规律:蚜虫繁殖能力强,一年可发生多代。在气温较高、干旱少雨的季节容易大量发生,常借助风力、雨水等进行传播。
2、介壳虫
症状: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枝干、叶片上,吸食植物汁液。受害部位会出现黄色斑点,严重时叶片枯黄、枝条枯死。介壳虫还会分泌蜡质,形成介壳,保护自身,给防治工作带来一定难度。
发生规律:介壳虫一年发生 2 - 3 代,以受精雌成虫或若虫在枝干上越冬。其传播方式主要有风力传播、昆虫传播以及人为传播等。
3、刺蛾
症状:幼虫取食叶片,低龄幼虫啃食叶肉,留下表皮,形成透明的小斑;大龄幼虫则将叶片吃成缺刻,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,仅留叶柄和主脉,影响植株的生长和观赏价值。
发生规律:刺蛾一年发生 1 - 2 代,以老熟幼虫在茧中越冬。成虫具有趋光性,卵多产在叶片背面。幼虫孵化后,先群集取食,后逐渐分散。